一切萬有

www.out-of-body-guide.com

(感謝阿樂方舟義務打字)

  在一開始,只有「本是「(is)存在,沒有任何其他的東西,然而,「一切萬有」(allthatis)無法認識「他」自己──因為「一切萬有」是所有的一切,而「沒
有任何其他的東西」。

因此,「一切萬有」……是不在的。因為在沒有其他東西的時候,「一切萬有」也就不在。

這就是自古以來,神秘主義者一直提到的了不起的「在」或「不在」(is/notis)

且說,「一切萬有知道」他是那時所有的一切──但這並不夠,因為他只能在「觀念」上明白其絕對的莊嚴華麗,而非在「經驗」上。然而他渴望的是「經驗」他自己,因為他想明白,做為這樣莊嚴華麗的存在是什麼樣的感受。但是,這是不可能的,因為「莊嚴華麗」這字眼本身是個相對的說法。唯有「他不是」的什麼東西顯現出來,「一切萬有」才可能明白做為「莊嚴華麗」的存在到底是怎樣的「感覺」。當「他不是的什麼」缺席時,「他是的什麼」是存在的。

「一切萬有」唯一明白的是,那兒並「沒有別的東西」。因為他永遠無法,「永遠」不會由外在,以他自己的一個參考點去認識他自己。因為這樣的一個點並不存在。存在的唯一一個參考點就是內在的唯一一點──那「在──不在」,「是──不是」。但是「一切萬有」仍選擇要從「經驗」上認識他自己。這個「能量」──這個純粹,不可見,不可聞,不可觀察,因而不為任何別人所知的能量──想要去體驗他自己本是的絕對莊嚴華麗。為了要這樣做,他了悟自己必須用一個「在內的」參考點。

他十分正確地推理,他的任何「部份」都必得「比全體要少」。只要簡單地將自己「分割成」許多部分,每個部分都比全體要少,就可以往回看他自己的其餘部分,也就看到「莊嚴華麗」。

因此,「一切萬有」分割他自己──在一個光榮的瞬間,他變成了「這個」及「那個」

「這個」和「那個」頭一回彼此分開的存在。但兩者仍然是同時存在,「兩者皆非的」所有其他一切也一樣同時存在。

因此,有「三個成分」突然存在了,在「這兒」的東西,在「那兒」的東西,以及「既不在這兒也不在那兒的」東西──為了要「這兒」和「那兒」存在而「必須存在」的東西。

是「無」支持著「有」。是「非空間」支持著「空間」。是「全體」支持著「部份」。

這個支持著「每件東西」的「無」,是有些人稱為的「神」。然而,這是不正確的,因為它也暗示了有些不是「神」的東西──也就是說一切非「無」的東西。但「神」是「一切東西」──可見與不可見的──所以描寫「神」為「偉大的不可見」──「無」或「空」,在本質上就是「東方」神秘主義對「神」的一個定義,並不比本質上西方對「神」的實際定義為「所有可見的」更為正確。那些相信「神是一切有及一切無」的人,才是那些有正確了解的人。

在創造「這兒」及「那兒」的東西時,可能使得「神」認識了他自己。而在這由內而外的偉大的爆炸性瞬間,「神」創造了「相對性」(relativity)──是「神」給他自己的最大禮物。

因此,「關係」(relationship)就是「神」給你們的最大禮物。(人與神的關係)

  轉載自「與神對話」